查看原文
其他

多项排名全国第一!广东职业教育为何成为“排头兵”?

萧奕 顶思 2023-12-21

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,广东省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地,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在2021年GDI智库发布的专科院校竞争力排名中,前100名院校有16所位于广东省,居全国第一。在民办高职高专排行榜中,排名前100院校有15所位于广东省,数量同样居全国第一。广东职业教育为何能成为全国“排头兵”? 近日,顶思对话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,解读职业教育政策,剖析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,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的机遇与挑战。


  文  |  萧奕

    编  |  Clean


劳汉生

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、党委副书记,博士,管理学二级教授。曾在重庆工商大学、中山大学、中山大学孙文学院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、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、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等单位任职。曾获四川省重大科技研究成果三等奖、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、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个奖项。


2021年10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与发展目标,如何办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这一议题,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。


而在全国各省相继出台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中,广东省教育“十四五”规划格外引人注目。“规划”中,明确提出“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”“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,建设若干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”等发展目标,从中我们看得出,广东省对发展职业教育底气十足。


“广东GDP、产业经济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,转型升级、腾笼换鸟,都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需求非常高。”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告诉顶思。


据顶思了解,2021年,广东省共有高职院校93所,其中公办院校67所,民办院校26所,14所为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,11 所为国家示范(骨干)高职院校,14所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,就业率达到97%。


在2021年GDI智库发布的专科院校竞争力排名中,前100名院校中有16所位于广东省,居全国第一,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四项指标均为满分。在“民办高职高专排行榜”中,排名前100院校有15所位于广东省,数量同样居全国第一;在综合排名中,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位居第二、第三名。



在利好政策与漂亮成绩加持下,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究竟如何?广东职业教育又为何能成为全国的“排头兵”?在新的发展形势下,广东省职业教育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?


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教授,为我们深入解读职业教育政策,剖析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,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的机遇与挑战。


*以下为采访实录。


01

产业需求与政策扶持双管齐下

备受赞誉的广东职业教育因何而强?


顶思: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,优势在哪里?


劳汉生: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,经过40多年的发展,广东在经济规模(GDP)、产业规模、人口规模、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,长期居于全国第一,这给广东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沃土。


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。《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(2021)》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广东共有87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,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117.8万人,较2019年的89.4万人(不含2019年扩招2020年春季入学学生),增加28.4万人,增幅31.8%,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


从所有制性质看,广东高职院校中有公办院校62所、民办院校25所、规模分别占71.26%、28.74%,保持公办与民办院校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。


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,首先是生源充足,在校生规模大。目前,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只有53.41%(低于全国平均的56%),按照广东教育“十四五”规划中达到60%的目标,还有很大上升空间;其次是就业率高,就业稳定。这些都与广东经济活跃、产业齐全、中小企业众多,就业机会大有关。



职业教育除了教育属性,还有一个经济属性,广东省的GDP、产业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,转型升级、腾笼换鸟,这些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需求非常高。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高度关注职业教育,他认为,未来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,人力资源的竞争就区域经济来讲,主要要看职业教育的质量、人才层次和人才水平,这些可以决定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能力。所以基于这个背景,广东的职业教育走得靠前一些,也是时代和产业需求决定的。


还有一个原因,广东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高,办学活力强。据统计,广东有14所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,数量位列全国第三。11所国家示范(骨干)高职院校,数量位列全国第三。14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,数量位列全国第二。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、中国国际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竞赛上,广东高职院校成绩突出,位列全国前茅。


广东职业教育在全国数量最多,也有赖于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,职业教育发展好的几个省份,比如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等都有这个特点,除了本身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底子好,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的。


顶思:近年来,国家连续出台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,广东省也在教育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到2025年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,那么您认为这些政策对高职院校,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?


劳汉生:应该说,《规划》高瞻远瞩,瞄准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布局的整体安排,密切贴合广东省经济发展规划,未来五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,院校之间的竞争性将进一步加大,真正进入百舸争流的状态。


这些政策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,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
一是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越来越突出。民办高职院校有先天发展不足的短板,也有制度灵活的优势,如何取长补短在提质扩容强服务中赢得发展先机,对民办院校管理者考验很大,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
二是广东省启动了省级“双计划”,对民办院校提出达标和品牌建设的硬性要求和挑战,其核心是进一步拉近高职教育与产业的距离,通过专业群的方式,更科学合理地培养适应企业核心岗位的人才。

民办高职院校在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中,就是瞄准企业需求,实时适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,并随着“云大物智”新技术对产业的渗透和改造,我们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,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满足经济发展新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;而挑战在于,如何将这种办学优势在百舸争流中转化为胜势,将考验我们民办高职院校的每一名从业者。


02

挑战与机遇并存

职业教育办学如何突破桎梏?


顶思:您认为要办好职业教育,关键点在哪里呢?


劳汉生:办好职业教育要遵从8个字: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。职业教育需要校企结合来办,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,职业教育只靠在校园内上课是没办法完成的。



人才培养的模式叫“工学结合”,也就是把工作和学习相结合。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中也对实习实践、生产实训、顶岗实习等提出了要求,实习实践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50%。这也就是讲,职业教育需要在干中学、学中干。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,我们称之为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宝马汽车发动机的技术,奔驰可以用,其他汽车品牌也可以用,技术是有通用性的,能够通过一套体系来传授和应用。但是开车的技术,这个就属于技能,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

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”,就是职业技术院校最根本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,后来习总书记把它扩展为16个字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”。产教融合和知行合一,本质上还是要求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,所以职业技术院校想要办好,这是一个关键点。


顶思: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,您认为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是什么?


劳汉生:国内现在非常推崇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,双元制。双元制本质上也是校企合作。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。传统的教育是由老师传授,在课堂上或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教学任务,教师是单一的教学主体。而双主体是既有教师,还有企业的工程师、技术员,我们俗话称为“师傅”,两方共同来进行教学,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。


广东职业教育,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能够发展起来,首先是满足了产业需求,发展迅速也是因为有产业的背景和产业的基础。


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,必须有企业才行。有些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,企业比较少,可能10公里范围内一家企业都没有,就算有,也可能与我们开设的专业不匹配,这样合作起来就非常困难。产教融合首先要有产,所以借鉴的前提,还是要看当地的产业基础。


顶思:您认为目前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是什么?


劳汉生:我认为,最关键的问题是观念。刚才提到德国的职业教育,可是中国的家长和德国的家长观念是不一样的。德国蓝领的报酬普遍高于白领,事实上中国很多蓝领和技术工人的报酬也高于白领,比如五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,高技能的焊接工,一线的程序员,他们的工资其实都是非常可观的,可是很多人宁愿工资少一点,也还是想当白领,因为他觉得服务行业是伺候人的,虽然酒店管理这些岗位收入不低,但还是不愿意进入这些行业。



这个观念不止家长有,很多学生也有。所以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,第一个还是全社会的观念、社会文化转换的问题。


第二个问题是人才质量。职业教育的学生,不应该用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标准来衡量他的质量。我们之前衡量人才的标准,从中小学一直到大学,基本上就只有一个标准,谁学习好,谁就是好学生。这种评价不考虑思想好不好、生活能力如何、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如何。我们现在经常讲职业教育中的大国工匠,但很多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,知识水平可能并不高,读书和参加考试的能力不强,但是他的动手能力、实践中的创造能力非常强。


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,对职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,主要是对职业技术工人的要求非常高,所以人才评价的标准和认同,需要我们在社会层面进行转换。


顶思:针对您刚才提到的社会舆论与人才评价体系的问题,是否有方法去解决呢?


劳汉生:国家为什么要搞“双减”政策?除了共同富裕和教育公平的因素外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之前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,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这种全面发展是要有个过程的。职业教育也一样,对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,很多地方认为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水平很低,考试能力跟名校的学生不是一个档次的差距,但是他的技术技能是强项,在动手能力上可能非常优秀。所以在国家层面上,“双减”政策是一个很好的抓手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舆论环境的改变起到作用。


具体来说,以广东省为例,广东省打造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“天时、地利”条件,关键是要做到“人和”:就是要营造“人和”的格局和体系。在职业教育(含高等职业教育)的生态体系中实现“人和”:

一是要从职业教育环境来调节,激发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既给动力、吸引力,也要给压力、强制力,这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制定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政策机制、地方法规;


二是要从全省职业教育体系来调节,加快构建广东职业教育的“立交桥”,尤其在举办更高水平的职业本科教育方面,要加大作为、大力发展,以适应大湾区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,并优化和改善广东高校区域分布;同时,要积极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,从教育生态的眼光来看待民办职业教育,基于更宽容和更多的扶持政策,只有让民办职业教育做强了,才会有更具生气活力、百花齐放的职业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;

三是要从职业院校内部机制来调节,促使职业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机制;促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打破界限和隔阂,共同建设“双师结构”的师资队伍,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。

现在主管部门已经很重视“双师素质”,就是鼓励教师在职业生涯中,不断结合行业发展,定期去参与企业职业岗位的锻炼、生产经营、技术研发活动,用这种真实经历,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知识更新。


03

百舸争流的广东职业教育

岭南办学经验能否趟出一条新路?


顶思: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套怎样的人才评价体系呢?


劳汉生:我们首先在人才培养上更加细化,做到工学结合。主要采用的方式是“5+3”的项目培养平台,用真实的项目去培养人才。“5+3”,即5个学生为一个团队、5种企业岗位角色体验(营销、研发、生产、人事、经理)、3类真创项目(公益、电商、专业)、3位导师(专业、企业、创业)、3个实践阶段(体验、实践、实战)。


举例来说,比如电商项目。我们的学生之前去韶关市,那里有一个地方叫云门,云门有一种柑子非常好,叫做云门柑。我们的学生帮助当地的农民直播带货,在线上销售当地的云门柑,效果非常好。


再比如我们药学专业的学生,他们会去到乡村,教会农民使用网上问诊的系统,并且帮助他们在线上买到自己所需要的药品,节省农民的医疗支出。


这些都是我们电子商务的实训项目,我们对项目的评价也是以成果为导向,用实际成果来衡量取得的分数。而不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。


除此之外,我们的学生还需要完成专业项目。比如护理专业的学生,就必须去进行护理、急救等方面的实训;机械专业的学生,就需要去生产线上生产产品。一切评价都是以具体的成果、产品为导向来进行的。


我们把人才的培养方案融入到3个项目中,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考核和教学。在5个人组成的团队中,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固定的,他们会定期轮岗,每个人都会在营销、研发、生产、人事、经理这5个角色中轮换一遍,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。


我们的3位导师也各有分工,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课学习,企业导师重点对学生的技术把关,创业导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注册公司、报税、获取创业资金等。我们不会对某一个学生单独打分,而是对整个团队的学习工作进行评价,鼓励他们自我管理,评价不止看学习成绩,更要看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,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。



我们职院很多学生非常优秀,这种优秀不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,而是要从他对社会的贡献,他的技术和技能来考虑他是否是一个优秀的人才。


顶思:目前,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探索?


劳汉生:最大的一个亮点是,我们正在建设广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园,在广州和清远的学校校园内,有很多工厂与我们合作。比如动漫专业,我们就和一个动漫企业深度融合,生产车间就在我们的校园里,我们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指导我们的学生,学生上完课马上就可以实践,实践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,又可以回到课堂上继续去学习和探索,效果非常好。


目前进驻我们校园的企业有55家,我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是很有前景的,企业在我们校内租厂房比外面便宜很多,并且校园环境也更好,我们的学生可以分批分次直接参与生产,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。同时在校内办厂,还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减免税收,能够为企业节省很大的成本。


这个模式对学校也很有好处,学校不用再去买大量的耗材来供学生实践,学生直接上生产线生产产品,可以节省很多成本。企业的技术人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师傅,学校也不需要再花很大的力气去校外请企业导师。


对学生来说好处就更多了,可以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,学习企业的真本事,毕业之后还可以选择留下来工作。实习实训期间,企业也会给学生劳动报酬,这本身也能够补贴学生的生活。


顶思:您也提到了国家在鼓励职业教育发展,那么在公办院校发展迅速的背景下,我们作为民办院校,如何赢得竞争力?


劳汉生:政府对民办教育还是有一定支持力度的,我们现在有很多优秀的民办院校,也有很多优秀的民办专业,需要国家对他们进行指导,并且分类管理,做到一视同仁。


作为学校来说,民办职业院校的活力,一方面体现在内部体制机制上,另一方面体现在面对市场的灵敏反应上。对于职业院校来说,办学就是办专业,专业就是这两方面的结合点。


岭南职院在2016年就制定了《专业发展管理制度》,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到2019年进一步强化了这项制度的执行力度。我们实行市场调节和战略支持两种机制。对于招生满2年以上的专业,“当年报到率低于70%或者报到人数少于30人的专业,下一年暂停招生”——这是市场机制;“对当年新增专业,设定两年保护期,若第三年招生仍未改善,则停止招生”——这是战略支持机制。



这样使学校办学一方面及时反映市场需求,另一方面又能结合学校发展战略需求,培育新兴专业。广东许多高职院校也有类似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这既是上级部门的要求,也是学校办学自主的行为。


此外,我们还要大力开展开放教育培训,包括社会培训、终身教育、老年教育、社区教育等。这方面的培训市场很大,开放教育的体系迟早要建立起来,职业技术学院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。岭南目前大概在教育培训上能做到一个亿的收入,受训人每年有几万人,我们也希望,未来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。


关于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突破,您有何建言建议?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。如果喜欢这篇文章,记得转发分享哦。



由顶思主办的RAISE2021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将开设“新生态·国际职业教育”论坛,探讨新趋势下职业教育从业者在大政策下需做出的应对变化。届时,欢迎大家关注、探讨!



扫码报名参加大会


往期精选

高职扩招200万人!职业教育“翻身”面临六大瓶颈

“中文+职业教育”,大有可为!

国家鼓励上市公司、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


顶思资源库

研究报告

专业发展

社群活动

人才招聘

会员服务

上海:021-60768001

北京:010-53382767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